基础医学院临床病理系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。该系历史悠久,前身为1951年创建的病理学教研室,依托临床病理诊断中心,承担教学、科研和医疗三大任务,致力于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新高地,先后获批山东省卫生厅病理学重点实验室、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、潍坊市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。团队9名女教师,以“铸师魂、重师能、展师风”为主线,把敬业、乐业、精业、勤业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,在教学、科研、党建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巾帼不让须眉,切实发挥了“半边天”作用,形成了“勤业爱岗、乐业爱生、精业奋进”的新风尚。
敬业是最完美的工作态度,只有敬业,才会全力以赴,高标准、高质量地完成工作。临床病理系连续多年承担本科生、研究生及留学生《病理学》《肿瘤病理学》《病理学技术》《Basic Pathology》及《Forensic Medicine》等多门课程的理论及实验教学。全体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,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采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新技术,结合病理学课程特征实行案例式教学,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病理学,教学效果优秀,受到学生、同行教师及督导专家的好评及认可。
在张红霞、周风华两位女教师带领下,病理学课程获批2021年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精品课程、球赛下注平台app官网校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,并建设一门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——《呵护女性健康,远离乳腺癌》。2021年张红霞老师指导1名学生获得“高等学校首届大学生医学形态学绘图大赛”三等奖。多位老师指导本科生参加第三届山东省科普大赛,获得视频类三等奖1项、平面类三等奖2项。
孔子曾说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,乐业是一种境界,只有乐业才能无私奉献。教师为学生亲手制作病理学大体标本和实验切片,是潍医七十载师道精神的传承。自1951年成立以来,教研室在杨明立教授等老一辈病理人的带领下,积累了将近7000例大体标本和3万多张实验切片。“每次给学生上实验课,我都深深地感谢病理老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标本,每次都把这种感动传递给我们的青年教师,传递给我们的学生。”这是党员教师张红霞发自肺腑的心声。
2020年疫情期间,全体教师牺牲寒假休息时间,在张红霞、周风华两位老师带领下,用时半年完成了从查阅档案、收集临床标本、调取蜡块、制作HE切片到标识切片及整理归档等系列工作,共计制作5000余张HE染色切片,全面改善了实验教学切片的质量和数量,极大丰富了疾病种类,为学校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
临床病理系有党员教师7人,党员导师与研究生结成“导师-研究生”支部共建对子。“结对培养”这种新的模式和平台,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,也让潍医师道传统得到继承与光大。学生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好的褒奖,2021年,郑洁、周风华、刘雨清等女教师指导的多名研究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、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、优秀党员、校级优秀毕业生、模范团干部。
“干一行,爱一行,精一行”。只有精业,工作才有底气,事业才有生气,工作才会出成绩。十余年来,在张宝刚主任的带领下,团队聚焦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刻苦攻关,久久为功,形成了稳定的方向,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科研成果《肿瘤微环境内细胞因子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及干预和应用》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项目研究成果在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推广应用,对于某些难以判断级别的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。
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新高地。近年来共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,发表SCI文章30余篇。2021年,完成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项,在研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项,发表教研论文近10篇。团队获评学校“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”,1人获评“优秀研究生导师”。1人参与获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,1人参与获批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多名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、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,只有勤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把事业干好,病理学教学离不开大量的临床实践工作。依托学校临床病理诊断中心,临床病理系在虞河校区开展常规病理、分子病理、法医鉴定等社会服务性工作。张宝刚主任时常告诫同事和学生们,病理分析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,选择什么方案,事关患者的一切,没有过硬的基本功,就当不了好判官。面对疑难病例,科室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讨论,认真核对诊断结果,练就了病理诊断的“火眼金睛”,为病人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
全体女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,在日常的病理外检工作中不怕脏、不怕累,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,不断提高病理诊断能力。老师们病理诊断基本功扎实,熟悉各种疾病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,擅长各系统肿瘤病理、法医病理诊断,为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重要的病理诊断依据,获得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好评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临床病理系将广泛凝聚女教师的力量,继续发挥“半边天”的作用,秉持教育理想,潜心科研,倾心育人,为创建高水平医科大学、护佑百姓生命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